一是精准分类定级,筑牢监管根基。严格执行《临沂市企业分级分类监管办法(试行)》,动态更新企业监管名录库,将全区企业科学划分为重点监管与一般监管两大类别,细化为ABCD四个风险等级,为落实差异化监管提供了精准依据。经专业评估,全区现有A级企业21家、B级企业83家、C级企业26家。
二是实施差异监管,优化服务模式。对A级企业侧重指导服务,最大限度减少行政干预;对B级企业推行常态化监管,通过定期检查督促安全提升;对C级企业强化重点监管,加大检查频次与执法力度;对D级企业年底前开展全覆盖执法检查,依法责令限期整改。严守“一企一执法主体”原则,同步推进“联合执法”“多督合一”机制,坚决杜绝多层级重复执法、选择性执法及执法缺位问题,切实减轻企业迎查负担。今年以来,已优化缩减督导检查38次,试行“多督合一”检查19次。
三是规范执法流程,强化动态管控。依托山东省涉企行政检查平台,制定年度检查计划并备案,明确执法抽查比例、频次及方式。深度运用“鲁执法”平台,严格落实“扫码入企”制度,实现执法人员入企检查自动留痕、全程可追溯,既保障执法刚性,又做到“无事不扰”,推动执法规范与效率双提升。建立完善年度综合评定机制,及时调整企业安全等级,实现隐患排查从“全面覆盖”向“靶向攻坚”的转变,确保监管措施与企业安全风险精准匹配。今年以来,共检查企业64家次,发现隐患811项,已完成闭环整改650项。